近年来,超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管廊资源紧张与用电负荷攀升的矛盾愈发突出,对电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破题?超导输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选址徐汇,一方面是因为这片区域的电力负荷密度高,满足了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两座相对距离较小的220千伏变电站为工程的顺利建成投运提供了必要的场景条件。”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宗明介绍,超导电缆具有损耗小、容量大等优势,“超导输电,是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下,利用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使电力传输介质接近于零电阻,电能传输损耗趋近于零,从而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不仅如此,一条超导电缆,相当于4到6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的输电容量,并能节省70%的地下管廊空间,因此,特别适用于将大容量电能安全高效地输送到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宗明表示。
2021年12月22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兴建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该示范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连接徐汇商业核心区两座220千伏变电站,总长1.2公里,额定电流2200安培,电能辐射整个辖区内的4.6万户用户。
技术通关还不够,地处城市核心区域的徐汇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面临着多方协调的问题。“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的运行毕竟是首次,周边居民势必会有各种疑虑,我们通过例如居民接待日等多种方式,让大家对超导电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不断推进整个工程的建设。”王明俊表示,通道能够顺利建成,有力的保障了超导电缆的成功投运,是建设者群策群力的结果。
党的二十大擎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通道的精度和环境要求也较高!复原了实际电缆敷设中难度最大的路段。“超导电缆试拉试验的成功,弥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意味着超导电缆敷设环节技术的重大突破,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这里高楼与窄巷并行,商圈与民居交融,54.93平方公里内常住人口超过110万人。在这里,电力负荷密度高达2.7万千瓦,相当于上海平均电力负荷密度的5倍。
为展示上海经信人敢为先锋、先行探索、带头突破,从11月开始,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信委与人民网上海频道开辟专栏,报道上海产业抢抓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数字经济新赛道,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典型案例和生动场景,用更具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呈现“精神伟力”的奋斗画卷、“思想伟力”的精彩答卷和“实践伟力”的壮丽长卷,演绎中国式现代化。
”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项管中心副主任王明俊介绍。市南公司还开展试拉试验,超导电缆结构与传统电缆不同,现场包括一段纵向高差3米的电缆沟桥和1个90度水平转角通道,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海经信领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为此,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引导超导试验段电缆牵拉通过1处90度横向转角。也少不了前期的技术论证工作。2020年10月20日,要建成这样一项高难度的电网工程,就是要付诸于扎实有力的行动,“我们为超导电缆量身定制各种施工工艺和敷设机械,然而,”王明俊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城市电力负荷密度不断提升,但受制于输电通道资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