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厨师长重庆高新区“解封”第一天乡村基收到一封感谢信

  “当我换上全套防护服,经过三次岗哨筛查,再经过三轮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负责的消杀工作后跟车押运进学校时,我的内心都在颤抖。”重大店厨师长罗明眼眶湿润,“那么多志愿者、师生都在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唯一能做的,无非是将热乎的饭菜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乡村基,以及来自整个社会对他们工作的支持以及陪伴!”

  “我们这次支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供餐门店有15家,公司上下非常重视,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投入到这项任务中。”乡村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设计了二维码,设计在了时间条上,学生扫码就可以告诉我们他们想吃什么,开通了一个和外界沟通的窗口;当我们在得知他们想喝奶茶后,第二天免费给他们送了七千多杯奶茶,并且每杯奶茶都贴了写有祝福和鼓励的小标签,给他们带去温暖。”

  此外,店员们还在包装箱内增加内包装袋,18份一袋,每箱固定两袋。考虑到袋子装得太满,志愿者老师们分发不好拎,乡村基就用包子袋再次将内包装袋的两个手提环套在一起,并在外面用专门采购的厚桌布以及保鲜膜层层密封,确保餐品温度足够,尽可能的为师生考虑。

  “全公司上下拧成了一股劲儿。尤其是物流团队,当我们提出需求时,他们只有一句话‘只要你们门店有需求,我们随时都能满足,早日打赢这场仗!’。”

  3月18日14时05分,乡村基正式收到通知,大学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因疫情管控,有约万名老师、学生、志愿者一日三餐需要乡村基配送。

  “3月18日接到区域通知后,我们了解到以后每天的早、中、晚三餐都需要向学校配送,迅速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乡村基凤天路店长宋琼说。

  为了让一线人员能按时休整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店员们身兼数职,分工有序,轮流上阵,10个人每天平均只能休息4个小时。

  “刚开始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早中晚餐量不同,导致每一个包装箱内的餐品份数不同,且包装箱过重,令一线人员分发时遇到困难。为此,我们通过18日的晚餐以及19日的早餐,迅速调整了包装方案,优化为早餐24份一箱、午餐和晚餐36份一箱,并且在包装箱上备注餐厅和份数。”

  当被问到这么辛苦为了什么时,宋琼笑着说:“一切一定要从师生、志愿者们的实际体验出发,以他们的思维为导向。我们的工作‘麻烦’一点、细致一点,都是在为一线人员争分夺秒,节省时间。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当整座城市沉寂于夜幕的静谧中时,随后的每天凌晨2:00,凤天路店内早已开始了一整天的筹备工作。

  为了减轻第二天的工作量,餐厅每天都把第二天的准备工作做好,比如箱子,餐具,隔板,餐盒等,检查物料够不够,提高装餐打包的效率。店内一位工作人员连着熬了几天,也只是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

  早餐5:30分装车、午餐10:30分装车、晚餐15:30分装车,店员们心里想起的不是一个个时间节点,而是抗疫前线一个个马不停蹄的身影。

  据了解,这也是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渝中区商务委针对保供企业发出的首批感谢信。感谢信发出的缘由,还得追溯到3月中旬的紧急的保供送餐。

  央广网重庆3月31日消息 3月30日,重庆高新区封控区正式解除,重庆行程码成功“摘星”。与此同时,一份署名为渝中区商务委的红头感谢信送到了重庆乡村基的办公室。

  乡村基保供小组紧急筹备,16:50分,5000份餐品准备就绪,仅用两个多小时,便准时送上了开往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运输车。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