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驾驶员的经济效益:最直接效益为节省时间与降低油耗
服务时间按照入口6秒、出口14秒计算,由于ETC车辆不停车通行ETC车道,假设全过程速度可以保持20公里/小时,驶离收费站时间为50/5.6=9秒左右,收费站前通行时间为50/5.6=9秒左右!
用户在高速公路通行时,匀速行驶和怠速等待所消耗的油量是不同的,使用ETC会减少由于减速等待缴费带来的燃油消耗。
ETC应用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可分为对驾驶员以及道路车主的经济效益,每种类型效益可进一步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对于驾驶员来说,直接的效应就是减少油耗,节约时间,减少服务时间,减少因拥堵带来的交通事故等,间接的效应就是方便行程;对道路业主来说,直接的效应就是节省收费站成本、节省运营成本、减少事故;间接效应就是可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社会来说,直接的效益就是减少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交通事故;间接效应就是诱导效应,可诱导驾驶员、社会大众关注环保、节能减排等问题。
由于不停车通行,假设通过过程无怠速行驶,则单车通过收费站油耗=0.07*0.1=0.007升。假设车道平均排队长度为3辆,入口服务时间和出口服务时间分别为6秒和14秒,则计算人工收费车辆单车通过油耗分别为0.0153升和0.0281升。
按照普通经济型车辆匀速状态下平均百公里7升油耗的标准,平均每车每公里的油耗为0.07升;有实验证明,在怠速状态下,每等待3分钟折合匀速通行1公里的油耗,折合每秒怠速油耗约为0.0004升。车辆在通过收费广场有效区域产生的油耗=通行产生的油耗+怠速等待产生的油耗。
以一个典型情况为例。用户通行高速公路收费站时,在距离收费站50米处开始进入收费广场,通过收费亭缴费后,继续通行50米驶离收费站,因此收费广场的有效区域为100米。用户通过收费站按照其行驶过程,从开始驶入收费广场到驶离收费站可以分为4段,用户通行时间=收费站前通行时间+排队等待时间+服务时间+驶离收费站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假设用户进入收费站区最高速度统一计为20公里/小时(约合5.6米/秒)。
ETC比人工节省时间分别为31秒和63秒。计算出人工收费车道入口和出口单车通过时间分别为53秒和85秒。由于无需排队,服务时间按照4秒计算,然后逐步加速驶出收费站有效区域。按平均速度10公里/小时计算;排队等待时间为0,综合考虑假设收费车道平均排队长度为3辆,人工收费站限速20公里/小时,排队依次通过收费岗亭进行缴费处理,车头间距按照6米计算,则排队等待时间为3辆车的服务时间,人工收费车辆进入收费站有效通行区域后首先需要降速为0,则单车通过时间为22秒。在人工收费车道入口、出口处,